砍人网站appv4.2.8-应用介绍:砍人网站app是一款旨在提供用户便五粮液进出口公司新增光伏设备销售业务
最佳回答
“砍人网站appv4.2.8-应用介绍:砍人网站app是一款旨在提供用户便”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9月29日消息,黑龙江省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海涛涉嫌受贿一案,由国家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贿罪对李海涛作出逮捕决定。该案正在进一步办理中。李海涛曾任黑龙江省经委副主任(资料图)2023年9月16日,李海涛被查。公开简历显示,李海涛1963年9月出生,黑龙江巴彦人,1984年参加工作,曾任黑龙江省经委副主任,佳木斯市委副书记、市长,大兴安岭地委书记,省政府秘书长等职。2013年,李海涛跻身黑龙江省委常委,任秘书长。2016年任黑龙江省副省长,2022年1月任省政协副主席,直至落马。9月12日,李海涛被“双开”。中纪委通报显示,李海涛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对组织不忠诚不老实,搞迷信活动,处心积虑对抗组织审查;无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长期违规接受宴请、旅游等活动安排,出入私人会所;违背组织原则,不按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在组织谈话时不如实说明问题,在干部人事工作中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收受财物;廉洁底线失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消费卡,安排下属单位报销、支付个人费用,利用职权为亲属经营活动谋取利益,纵容默许亲属利用其职务影响谋取利益;贪婪无度,将公权力异化为谋取私利的工具,大搞权钱交易,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项目开发、企业经营、职务调整等方面谋利,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上官汇”注意到,9月11日—12日,经中央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并报中共中央批准,包括李海涛在内,共有5名老虎被开除党籍。9月23日—29日,在一周之内,这5名老虎已经全部被逮捕。其中,9月11日,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李显刚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刘跃进(副部长级),中国海油原党组副书记、总经理李勇被开除党籍。李显刚9月26日被逮捕,刘跃进9月24日被逮捕,李勇9月27日被逮捕。9月12日,云南省政府原党组成员、副省长张祖林被开除党籍,黑龙江省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海涛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张祖林9月23日被逮捕,李海涛9月29日被逮捕。延伸阅读今年落马的中管干部人数上升至40人。已经落马的“老虎”也先后受到党纪国法的惩处,1人被判无期徒刑,3人出庭受审,1人被提起公诉,还有2人被决定逮捕,不断强化警示震慑效果。副部级干部受贿近2.8亿多名省部级干部上周获刑或受审。8月28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主任董云虎受贿一案公开宣判,董云虎被以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经审理查明,2002年至2023年,董云虎利用担任中央外宣办七局局长,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上海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等职务上的便利以及职权、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为有关单位和个人在融资贷款、土地出让、企业经营和人事安排等事项上提供帮助,非法收受上述单位和个人所送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1.48亿余元。国家体育总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中国足球协会原党委书记、副主席杜兆才受贿一案,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陈继兴受贿、利用影响力受贿一案,以及最高法审判委员会原委员、民事审判第一庭原庭长郑学林受贿、利用影响力受贿一案,都在上周先后开庭审理。其中,杜兆才被指控为有关单位和个人在赛事承办、人事安排、球员转会等方面提供帮助,受贿4341万余元;陈继兴被指控利用担任江门市委书记、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务便利,为有关单位和个人在房地产项目开发、土地转让、经济纠纷处置等事项上提供帮助,受贿2.78亿余元,并在2019年退休后利用影响力受贿115万余元;郑学林也被指控受贿和利用影响力受贿共计4600多万元。杜兆才受审时的画面杜兆才2017年升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助理、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同时兼任中国足协党委书记,自此进入足球领域工作,此后他还曾当选国际足联理事会理事、亚足联裁判委员会主席、东亚足联主席等。杜兆才落马于去年4月1日,当时,二十届中央首轮巡视刚刚明确对国家体育总局党组开展机动巡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杜兆才的“双开”通报显示,杜兆才严重破坏足球领域政治生态,“靠体育吃体育”,“靠足球吃足球”,公器私用,既想当官又想发财,大搞权钱交易等。敛财近2.8亿元的陈继兴,今年70岁,曾在江门担任市委书记9年,他的违法行为也始于这一时期。在他离任后,江门发生“腐败窝案”,一批干部陆续被查。市委原书记毛荣楷、原市长邓伟根、市委原副书记邹家军,以及多名市委原常委、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原副市长,均先后落马。图为陈继兴受审现场此外,国家开发银行原党委委员、副行长李吉平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原党组书记、董事长王宜林,也在上周先后因涉嫌受贿被检察机关决定逮捕,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委员、副行长张红力因涉嫌受贿被提起公诉。央企“一把手”退休后落马过去一周还有两名中管干部被查,今年被查处的中管干部已达40人。8月27日,四川省政协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崔保华被查。崔保华1958年11月生,早年曾在部队工作,后来进入人事部办公厅,2003年调职四川,此后历任省委副秘书长、省委常委办主任,眉山市市长,遂宁市委书记等职。2012年9月,崔保华任省委统战部部长,次年1月任省政协副主席,晋升副部级。2015年,崔保华任四川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2017年卸任后他再次任省政协副主席,直至2022年退休。崔保华是今年四川省首名落马省部级干部,也是党的二十大后四川省第二名落马省部级干部。四川省政协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崔保华被查8月30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发布消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原党组书记、董事长谭瑞松被查。谭瑞松1962年2月出生,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曾长期在航空系统工作。他曾任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哈尔滨东安发动机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哈尔滨航空工业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中航二集团副总经理等职。谭瑞松2008年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兼集团保密委员会主任,2012年任总经理、党组副书记,2018年任董事长、党组书记。谭瑞松已于去年卸任。去年3月1日,航空工业召开领导班子会议宣布:根据工作需要,按照中央企业领导人员任职年龄有关规定,免去谭瑞松同志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职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原党组书记、董事长谭瑞松公开信息显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是由中央管理的国有特大型企业,于2008年11月6日由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第二集团公司重组整合而成立,设有航空武器装备、军用运输类飞机、直升机、机载系统、通用航空、航空研究、飞行试验、航空供应链与军贸、专用装备、汽车零部件、资产管理、金融、工程建设等产业。去年4月至6月,二十届中央第一轮巡视对30家中管企业党组开展常规巡视,其中就包括航空工业集团党组。外逃嫌疑人落网并被遣返不管腐败分子逃到哪里,都难逃被缉拿归案、绳之以法的结局。上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外逃职务犯罪嫌疑人姜诚君近日在境外落网并被遣返回国。姜诚君是海通证券副总经理兼投资银行委员会主任委员,涉嫌严重职务犯罪,今年7月外逃,上海市纪委监委8月对其立案审查调查,办案机关积极开展国际执法合作,将其缉捕归案。姜诚君被遣返回国除了犯罪后外逃企图逍遥法外,近年来,还有一些公职人员也在妄图通过更加隐蔽复杂的手段躲避惩处。这些手段与传统直接、单一、简单的“一手办事,一手收钱”腐败相比,呈现出更多的伪装性、隐蔽性,采取迂回策略,提前谋划、层层设防。其中,一些腐败分子在任职期间“提前筑巢”,为企业谋取利益,离职后到关联企业任职领取“定制高薪”实现权力变现,大搞政商“旋转门”、银企“旋转门”、“逃逸式离职”,增加了查处难度。根据中纪委网站上周发布的消息,南航集团党组近期就针对防范“逃逸式辞职”,专门研究制定了管理办法。围绕员工辞职信息与执纪执法信息不相通的问题,该《办法》要求人力资源部门在收到员工书面辞职申请当日,将员工书面辞职申请抄送同级纪检监察机构,同时还列明不得办理离职手续的5种情形,包括:有问题线索正在研究处置方式;正在接受谈话函询、初步核实;正在接受纪律审查、监察调查;涉嫌违法犯罪,相关司法程序尚未终结;国家法律法规、党规党纪以及公司制度规定的其他情形。近年来,“逃逸式辞职”的问题多次出现在被查处干部的通报中。比如,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宁波分公司原总经理助理沈曙寰,就被指妄困通过辞职逃避组织调查,在察觉可能案发后,企图“一辞了之”,是典型的“逃逸式辞职”。张华宇受审的画面中国光大银行原党委副书记、副行长张华宇,也被纪检监察机关指为“提前筑巢”“逃逸式辞职”腐败的典型。他出生于1958年10月,却在2018年9月,距离年满60岁仅剩1个月时主动辞职。通报披露,张华宇在职时为有关企业谋取利益,退休前夕辞职,辞职后在与原任职务有业务关联的企业领高薪。这些试图“逃逸式辞职”的落马官员,往往以为提前退休、辞职后无职无权,组织上就会网开一面,违纪违法的旧账可以“一笔勾销”,或是搞起“期权式腐败”,在岗不收离岗收,妄图以此逃避党纪国法的制裁。然而“离职”并非“离管”,反腐惩恶不存在“既往不咎”,不管腐败行为潜藏多深多久、手段如何翻新变异,最终都难逃纪法惩处。党员干部离岗离职后,到企业任职取酬是否违规违纪?中纪委网站曾发文解释。文章称,干部离岗离职后可以通过合规合法的方式发挥余热,为经济社会发展继续贡献力量,但要严格执行从业限制规定,避免利益冲突。对此,《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列出了具体的负面清单:一是不能违规接受原任职务管辖地区和z6尊龙旗舰的业务范围内的企业和中介机构等单位的聘用;二是不能违规从事与原任职务管辖业务或者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活动;三是党员领导干部离职或者退(离)休后,不能违规担任上市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独立董事、独立监事等职务。
来源:环球网【环球网快讯】当地时间10月1日,伊朗向以色列发动大规模导弹袭击。据美国“axios”新闻网10月2日最新消息,以色列官员透露,该国计划在未来几天内对伊朗周二(10月1日)袭击行为发动“重大报复”,袭击目标可能是伊朗境内的石油生产设施和其他战略地点。当地时间10月1日,以色列中部,人们在空袭警报中找掩体躲避。图源:外媒报道称,以色列官员表示,实施针对性暗杀或摧毁伊朗的防空系统也是可能的报复选项。截至发稿前,暂未看到伊朗方面对上述消息作出回应。10月1日,以色列国防军发表声明说,伊朗当晚向以色列多地发射导弹。同日,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通过伊朗电视和广播发表声明说,伊朗当天对以色列的第一波导弹攻击取得成功。伊朗的导弹攻击瞄准了以色列的核心地带。如果以色列对伊朗的行动做出反应,以方将面临“毁灭性的攻击”。延伸阅读媒体:攻击伊朗领导人意味宣战 美不支持以伊全面战争当地时间10月1日夜到2日凌晨,防空警报又一次在以色列全境拉响。特拉维夫和耶路撒冷都能听到爆炸声。约200枚伊朗导弹跨越千里,划破夜空。伊朗方面称,70%的导弹命中既定军事目标。以色列方面表示,美以防空设施共同拦下了绝大部分导弹。从规模上看,这次行动和今年4月13日伊朗对以色列的导弹攻击差别不大。那次攻击是为了报复以色列4月1日对伊朗驻大马士革领事馆的空袭;这次攻击,根据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稍后发布的声明,是为了回应以色列近期对黎巴嫩真主党领导人纳斯鲁拉、革命卫队副总指挥尼尔福鲁尚及早前对哈马斯最高领袖哈尼亚的刺杀。两次攻击瞄准的都是以色列针对加沙及黎巴嫩的军事设施,都未造成严重伤亡。不过,据以方消息,有一名巴勒斯坦工人在本次袭击中不幸身亡。两次攻击开始前,美国政府都得到了消息并进行了通报。外界认为这是美伊对不进一步升级局势达成的某种“默契”。一点小小的区别是,4月时,有中东阿拉伯国家参与了对伊朗导弹的拦截;而这一次,他们似乎选择了旁观。和上次攻击发生后的官方表态一样,伊朗外长阿拉格奇2日凌晨表示,这次导弹攻击是一次自卫,除非以色列采取进一步行动,否则伊朗的报复“已经结束”。以色列则誓言让伊朗“付出代价”。伊朗为何选择在此时对以色列发动导弹攻击?这场攻击是否意味着中东战争全面升级?10月1日夜,《中国新闻周刊》就相关问题专访了德黑兰战略研究所(riss)高级研究员贾法尔·哈格帕纳。哈格帕纳是伊朗改革派国际关系学者的代表人物,和现任总统佩泽希齐扬相识二十余年,近期曾与新总统会面并提供政策建议。哈格帕纳指出,过去数月,伊朗一直在等待有能力的大国约束以色列升级地区局势的行动。但随着以色列接连袭击哈马斯和真主党“一号人物”,对黎巴嫩进行大规模空袭,地区战略平衡已被打破,“保持克制”的伊朗,其威慑能力受到损害。因此,这次攻击是伊朗恢复地区战略平衡的一次尝试。其结果则取决于以色列的后续反应。但哈格帕纳同时强调,包括保守派在内的伊朗国内舆论总体上反对卷入一场全面战争,未来伊以之间的对抗,依然会保持“小规模、持续性”的特征。伊朗改革派国际关系学者的代表人物贾法尔·哈格帕纳。攻击以色列是为了“恢复平衡”《中国新闻周刊》:当地时间10月1日夜至10月2日凌晨,伊朗对以色列军事设施发射了约200枚导弹。这是今年4月之后,伊朗再次对以色列本土发动直接军事攻击。这次攻击的目的是什么?哈格帕纳:正如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的声明所强调的,伊朗选择在此时发动报复行动,是因为伊朗已经经历了一段“自我克制”的时期。过去几个月,伊朗一直在等待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国家可以约束以色列,防止该地区的紧张局势加剧。但这种等待并没有结果。如今,以色列对黎巴嫩南部发动了数起暗杀和大规模的、史无前例的暴力袭击,并准备对黎巴嫩进行地面入侵。该地区的战略平衡正遭到破坏。因此,伊朗的这次行动,旨在恢复地区的战略平衡,重建伊朗的战略威慑能力。至于这一目标能否实现,除了取决于以色列的反应,更取决于其他相关国家的反应。许多国际和地区大国宣称不希望看到紧张局势在中东进一步蔓延。但是,我们应当寻求具体的外交和政治措施来防止危机升级。如果相关大国不干预以色列的实际行动,危机必然持续加剧,直至扩大到整个地区。因此,伊朗的声明必须被非常认真地对待。《中国新闻周刊》:本次伊朗导弹攻击发生后,美国政府和以色列方面都表示,将让伊朗付出“沉重代价”。这是否意味着美国将支持以色列直接袭击伊朗目标?与此同时,伊朗加强了对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安保措施。哈梅内伊是否真的有可能成为以色列攻击的目标?哈格帕纳:德黑兰正在非常认真地采取防范措施,以防止可能发生的侵犯行动。当然,这最终取决于以色列想和伊朗进入何种程度的对抗。目前,我不认为以色列想和伊朗进入全面战争。攻击伊朗领导人意味着宣战,我相信无论是美国还是以色列都会对此保持谨慎。不可否认的是,过去几个月,在以色列袭击哈马斯和真主党之后,伊朗的地区威慑能力受到了损害。中东地区过去三四十年的战略平衡正在被扭曲,这对伊朗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但局面还远没有达到以色列可以获得“绝对胜利”的地步。赢得战斗并不意味着赢得战争。战斗胜利是一个时刻,但战争仍在继续。考虑到这些因素,美国并不支持以色列和伊朗在该地区爆发全面战争。我们注意到,美国总统拜登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哈里斯近期对中东问题的立场稍有不同。拜登不会再入主白宫,他开始更公开、强硬地支持以色列。而哈里斯目前还需要争取阿拉伯裔美国公民的选票,所以她使用了更谨慎的措辞。但根本上,美国政府以及所有政府都知道,对于任何一场战争,他们除了有进入战争的方案,也必须有退出战争的方案。这意味着有能力管理冲突的各个阶段,直至结束战争。而现在,任何政府都不可能有能力在复杂的中东地区这样管理和结束战争。对此,美国人有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教训。所以,他们避免在中东发生战争,而由以色列负责应对其安全威胁。这个模式行之有效,所以将被继续下去。《中国新闻周刊》:那么,伊朗方面又是如何看待全面战争的?对于和以色列“开战”,改革派和保守派的立场是否有区别?哈格帕纳:据我观察,伊朗国内舆论总体上反对卷入任何战争。保守派总体上也是反对战争的。站在改革派的角度,我们认为要从伊朗国家安全的利益出发,改进我们的安全和情报战略,先避免类似哈尼亚遇刺的事件再次发生,而不是直接通过军事行动回应以色列的每一次袭击。这一立场会根据事态的发展而变化,但改革派的总体立场是:国家安全要通过内部赋能来实现。这也是新政府遵循的思路。我们现在遭遇了一些打击,这暴露了我们在信息、情报方面的弱点,但我们越早意识到这些弱点,是越好的一件事。通过积极地进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建设、积累,我们将在真正的危机到来前更快、更彻底地消除这些弱点。当地时间2024年10月1日晚间,伊朗向以色列发射了约200枚导弹。“你会看到一系列小规模但持续性的袭击”《中国新闻周刊》:10月1日,有消息称以色列军方已越过黎巴嫩边境开展所谓的“有限军事行动”。如果伊朗不愿和以色列直接开战,是否意味着,即使以色列真的对黎巴嫩发动全面地面入侵,伊朗所做出的回应,也不会超出我们目前所看到的这些措施?哈格帕纳:首先,以色列曾在1982年侵略黎巴嫩,进入首都贝鲁特,占领该国大部分领土,并将在黎巴嫩活动的巴勒斯坦抵抗组织驱逐出去。现在的问题是,这段历史是否会重演?确实,以色列在空中打击、情报、导弹等方面都占有绝对优势。但另一方面,以色列的弱点是地面战,因为这会增加军队的伤亡。对以色列来说,重复侵略黎巴嫩的历史并不令人愉快。我们都记得上一次黎巴嫩战争的结局:抵抗战士在自己的社区作战,每个家庭都是抵抗侵略的堡垒,他们最终占据了上风。因此,我的判断是,以色列目前正集中其所有空中和导弹力量,试图重创真主党,迫使对方将其军事力量从靠近以色列北部边界25公里内的地区,撤退到利塔尼河以北。至于全面地面入侵,目前不是以色列的首选项。其次,相比加沙危机,入侵黎巴嫩在国际关系上将是以色列的深渊。因为和巴勒斯坦不同,全世界没有国家不承认黎巴嫩的主权。中东世界可能充分利用这个事实,形成更大的反以色列共识,将以色列在国际法上“非法化”。即使是那些寻求与以色列秘密妥协的中东阿拉伯国家政府,也不希望以色列消灭真主党。以色列一直宣称真主党是“伊朗的代理人”,但真主党真正的作用是作为该地区力量平衡的一部分。全面入侵黎巴嫩,意味着中东的战略平衡被以色列改变。下一步是什么?从历史上看,以色列将用战争的方式确保中东任何国家都不会对以色列形成军事优势。这是以色列过去袭击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原因。现在对以色列能形成这种优势的国家,正是沙特等国。反过来说,对沙特等国而言,与实力较弱的以色列进行谈判,比与在各方面都占上风的以色列进行谈判,更为有利。所以,虽然这些政府确实不会因为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就和以色列爆发军事冲突,但他们也不会保持沉默,放任以色列破坏现有的平衡。在以色列国内,情况可能相反,以色列公众更反对入侵加沙,而不是反对入侵黎巴嫩,因为不少以色列人认为真主党是对以色列北部定居点安全的现实威胁。但如我们刚才提到的,以色列人担心伤亡,也担心国际形象的进一步恶化。这可能进一步加剧该国内部的撕裂。最后,回到伊朗。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时,伊朗曾向黎巴嫩出兵参战,但最终这些军队回国了,伊朗领导层决定通过帮助建立抵抗组织的方式回应以色列的入侵。如果以色列再次入侵黎巴嫩,伊朗很可能采取同样的方式,而不是卷入和以色列的直接战争。《中国新闻周刊》:对伊朗来说,这种反击措施算“行之有效”吗?哈格帕纳:过去40年来,伊朗帮助不同国家建立抵抗以色列的组织,这些组织一直是根据非对称作战的原则设计的。它们的能力不在于进行传统战争。实践证明了非对称斗争的优势,但这种模式要不断根据实际情况和特定机遇进行反击。简单来说,未来一个时期,我认为你会看到一系列小规模但持续性的袭击行动,但不会是像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发动的袭击那样的行动。过去几个月,伊拉克的抵抗组织几乎保持沉默,但最近两天他们开始变得活跃。也门的胡塞武装也发动了导弹袭击。事实上,小规模但持续、反复的袭击行动,不仅更符合各抵抗组织的能力,对以色列造成的损害也会更大。这包括经济上、安全上以及精神上的后果。非对称斗争将使以色列始终处于战争的状态下,以色列民众无法在自己的家里安居,其责任应由内塔尼亚胡政府承担。在此基础上,我认为,伊朗不太可能对以色列的行动做出直接反击。至少在美国大选以及黎巴嫩的事态进一步发展之前,伊朗采取进一步反制措施的可能性不大。伊朗和哈马斯的关系未受影响《中国新闻周刊》:伊朗选择再次攻击以色列本土,是否也基于这样的考虑——今年7月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在德黑兰遇刺身亡后,伊朗没有对以色列进行直接反击,有观点认为,这使以色列相信,进一步升级攻击目标不会造成以伊之间的严重后果,这最终导致了真主党最高领袖纳斯鲁拉之死?你认为哈尼亚之死和纳斯鲁拉之死存在这种关联性吗?哈格帕纳:首先,多年来,以色列一直使用恐怖主义手段,对反对他们的力量进行肉体消灭,为此不惜违反国际法、侵犯他国主权。在有关真主党的冲突中,这不是新鲜事。此前也有不少真主党高级成员遭到以色列的刺杀或袭击。因此,尽管你可以说,伊朗在过去几个月的“不作为”使以色列获得了一个采取行动的有利环境,但这不是主要因素。其次,当前的现实环境,确实促使以色列采取行动。这首先是内塔尼亚胡政府的政治意愿驱使的。我们都知道他在国内面临来自人质家属和反对派的政治压力。如果战争结束,他的政治生命也会结束。因此,他的生存之道是继续战争并加剧战争。现在,这意味着升级和真主党之间的冲突。最后,对其他各方来说,11月美国总统选举前的这段时间非常重要。以色列很清楚,他们的行动和伊朗的反应将对美国大选的结果产生影响;以方也知道,虽然伊朗有能力采取反击措施,但在目前的特殊时期,伊朗政府可能出于政治原因不会这么做。《中国新闻周刊》:过去两个多月,哈尼亚遇刺事件是否影响了伊朗与哈马斯的关系?鉴于现实的危险,未来一个时期,伊朗与真主党、哈马斯等抵抗组织可能无法举行面对面的高级别会谈。这是否会对抵抗组织的协调和指挥产生重大影响?哈格帕纳:首先我要提醒你,伊朗和哈马斯的关系是起起伏伏的,有时比较融洽,有时比较冷淡。叙利亚内战期间,由于阿萨德政府和逊尼派反对派的冲突,哈马斯与阿萨德政府及支持阿萨德政府的伊朗政府之间,保持了距离。但后来,双方的关系恢复并达到了有史以来的顶峰。哈尼亚多次访问伊朗就是明证。对于哈尼亚遇刺之后的伊朗-哈马斯关系,我和你的看法恰恰相反。如果哈立德·迈沙阿勒(哈马斯政治局前主席,长居卡塔尔)这样的海外领导人成为新的最高领导人,哈马斯与伊朗之间的距离可能拉大,因为迈沙阿勒更倾向于接近土耳其和卡塔尔。但当军事领导人成为哈马斯的最高领导人后,哈马斯将以更现实的方式,考量哪个国家能在军事层面上更支持他们。因此,当身处加沙的哈马斯军事负责人辛瓦尔成为新的最高领导人后,哈马斯和伊朗关系转冷的可能性不大。你提到了伊朗和哈马斯、真主党之间的沟通障碍。伊朗和各抵抗组织之间的关系不是“金字塔”,伊朗并不是对各抵抗组织拥有绝对的、完全的领导权。这些团体是各自独立的实体,有些团体的历史比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历史还要悠久。不要忘了,抵抗组织都是为了反对对他们的侵略、占领、歧视和压迫而建立的,不管其战斗地点是在黎巴嫩、伊拉克、也门还是巴勒斯坦。所以,伊朗对抵抗组织的支持,更多是物质上和精神上的,而不是领导上的。伊朗试图从战略层面上对一些抵抗组织的活动进行协调,但所有抵抗组织都是基于当地的实际情况而组建和运作的。诚然,现在伊朗和抵抗组织之间、抵抗组织内部,可能都面临通信、后勤上的一些新困难,战略层面的协调可能不像之前一个时期那么容易,但这并不影响每个组织在地开展行动。 据央视新闻消息,当地时间10月2日,以色列外交部长卡茨在其社交媒体账号上宣布,已决定将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列入不受以色列欢迎的人员名单,并禁止其入境以色列。卡茨声称:“任何不能毫不含糊地谴责伊朗对以色列发动袭击的人,都不配踏上以色列的土地。这位联合国秘书长是反以色列的,他为恐怖分子、强奸犯和杀人犯提供支持。”图为以色列外交部长卡茨发文截图伊朗1日晚向以色列发动大规模弹道导弹袭击,以报复以色列近期的一系列行为。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表示,伊朗对以色列发动导弹袭击“犯下大错”,誓言报复。在局势升级的背景下,古特雷斯呼吁立即停止暴力。古特雷斯当日在一份措辞简洁的声明中表示,中东冲突的扩大和升级必须立即停止。他说:“我谴责中东冲突不断扩大、升级。这种现象必须停止。我们需要停火。”以色列前总理纳夫塔利·贝内特在接受美媒采访时谴责古特雷斯的上述回应,声称古特雷斯应该为这段回应下台。《以色列时报》抱怨称,古特雷斯没有指责伊朗。古特雷斯此前发声称我们需要停火(资料图)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 注意到,自去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直至近日伊以、黎以局势升级,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多次谴责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约旦河西岸和黎巴嫩的行动,强调巴勒斯坦和黎巴嫩平民伤亡惨重。以色列政府则动辄要求联合国秘书长下台。去年10月24日,联合国安理会举行巴以问题公开辩论会,古特雷斯因指出“哈马斯的袭击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巴勒斯坦人民已经遭受了56年令人窒息的占领”,时任以色列外长科恩随即取消了当晚的双边会谈。时任以色列常驻联合国代表埃尔丹要求古特雷斯辞职,除非立即道歉。今年9月,以色列常驻联合国代表丹尼·达农在联合国大会发言时,拿着便携式电动碎纸机现场粉碎了一本《联合国宪章》的封面,称联合国大会是“马戏团”。他还在接受采访时称,联合国“应该关闭并从地球上抹去”。该言论遭到利比亚常驻联合国代表塔希尔·松尼回怼:“以色列是马戏团里的小丑”。延伸阅读以色列前总理呼吁“摧毁”伊朗核设施据法新社10月2日报道,以色列前总理纳夫塔利·贝内特2日呼吁发动“决定性”打击,摧毁伊朗核设施。此前,伊朗对以色列发动了大规模弹道导弹袭击。以色列前总理纳夫塔利·贝内特呼吁发动“决定性”打击(资料图)据报道,贝内特在社交平台x上写道,“我们现在必须采取行动,摧毁伊朗的核项目和它的中心能源设施”。贝内特表示,以色列拥有采取行动的“工具”。报道称,以色列主要反对党领导人亚伊尔·拉皮德发表声明说,伊朗应该为此次导弹袭击付出“重大代价”。拉皮德表示,以色列对伊朗导弹袭击的回应必须是“强硬”的,以色列应该向叙利亚、伊拉克、也门、黎巴嫩、加沙以及伊朗发出“明确信息”。另据报道,伊朗方面说,为报复以色列在伊朗、黎巴嫩和巴勒斯坦的一系列行动,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航空部队1日晚向以重要军事和安全目标发射弹道导弹。据伊朗国家电视台报道,伊朗发射的导弹超过200枚。此次袭击中,伊朗首次使用法塔赫高超音速导弹,并称约90%的导弹成功命中目标。据美国新闻网站阿克西奥斯2日报道,以色列将在“数日内”对伊朗实施“重大报复”,可能打击“伊朗境内的油田和其他战略要地”。(